查看土壤墒情:一场关乎丰收的探索之旅

想象你站在广袤的田野上,眼前是无边无际的麦浪,耳边是风吹过麦穗的沙沙声。你心中不禁思考,这片土地是否得到了足够的滋养?作物能否茁壮成长?这时,一个关键的环节浮现在你眼前——查看土壤墒情。这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农事活动,更是一场关乎丰收的探索之旅。
墒情监测:农业生产的“晴雨表”

在淄博市,一场关于土壤墒情的监测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。张店、淄川、周村等地的测报站,如同农业生产的“晴雨表”,实时监测着土壤的变化。5月12日至16日,38个农田土壤墒情定位监测点被一一探访,实地观察和取样监测成为常态。监测结果显示,山旱麦田及果园出现了墒情不足的情况,而水浇麦田和春田则墒情适宜。
你可能会问,什么是土壤墒情?简单来说,它就是土壤中水分的含量。对于小麦来说,灌浆期是确保形成大穗的关键时期,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应该在65-85%之间。监测数据显示,已浇麦田的0-2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平均为73.53%,20-4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平均为79.52%,墒情适宜。而未浇麦田的0-2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平均为65.70%,20-4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平均为62.90%,墒情不足。
科技赋能:精准施策保丰产

在成县,一场科技赋能的农业行动正在上演。面对持续高温干热天气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胁迫影响,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迅速组建了两支科技服务小分队,奔赴各乡镇,开展农作物应对高温干旱技术指导及土壤墒情动态监测工作。
科技小分队针对不同海拔高度、不同作物种植区域开展土壤含水量测定,系统分析土壤墒情情况,为科学制定抗旱方案提供量化数据支撑。在技术指导中,技术人员立足县域作物种植结构特点,围绕小麦灌浆期、玉米拔节期等关键生育阶段,开展“一对一”精准技术服务。
你可能会好奇,他们是如何进行精准服务的?原来,他们推广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,指导农户根据作物需水规律,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灌溉,有效缓解高温胁迫。同时,他们还开展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、植物生长调节剂等,提高根系活力,增强植株抗逆抗旱能力。
全国视角:墒情差异与应对策略
将目光转向全国,你会发现在不同的地区,土壤墒情呈现出不同的特点。黄土高原春播区墒情持续不足,而东北春播区大部墒情适宜,局地墒情过多。山西北部、宁夏南部、甘肃陇东受墒情不足影响播种较常年偏慢。东北部分地区因气温较常年偏低和降水偏多,春播进度较常年缓慢。
面对这样的差异,各地也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。东北东部局地因土壤渍涝难以在适播期播种的地块,指导农民改种早熟品种。墒情不足至严重不足灌区要加快调水引水抽水,充分发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输水装备作用,开展抗旱保春播。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抗旱坐水种、移动滴灌或穴灌等方式进行补灌,保障玉米出苗全苗。
李彦平调研指导农业抗旱生产工作
在李彦平的调研中,农业抗旱生产工作成为焦点。他深入显龙、鱼池等乡镇,实地查看土壤墒情、农作物长势、人畜饮水保障等情况,调研指导农业抗旱生产工作。李彦平强调,要把抗旱减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,加密墒情苗情监测频次,准确评估旱情变化趋势,科学制定抗旱技术方案,最大限度降低高温干旱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。
他要求,要抓实农作物抗旱措施,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,坚持因地施策、分类管理,全面落实“一喷三防”措施,优化调整种植结构,适时做好改种补种,力争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。同时,要全力保障饮水安全,深入摸排群众饮水供给情况,密切关注群众饮水诉求,加强水源管理和水质监测,确保人畜饮水安全,群众基本生活生产不出问题。
化德县:2025年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正式启动
在化德县,2025年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正式启动。县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在长顺镇五间房村、推广中心基地等5个农田土壤